9月5日夜至凌晨

无法辩解,唯有推责

一场发生在黄金收视时间的噩梦结束了。一场惨败,震撼东亚。或许韩国人会有些惊奇,韩国队和日本队差距已经有这么大了?就算在世预赛第二阶段最后一轮,韩国队提前出线的情况下放了点水,也只是由李刚仁打入一球“小胜”。三个月,班底变动并不大的情况下,从力保最后一球到毫无招架之力,中国队这三个月发生了什么呢。不过中国人无暇在乎韩国人会不会冷嘲热讽,因为社媒已经爆炸,或是宣泄着“I’m angry,我跟你们讲,你们这样子不行的!”,或者稍微理性点,“发展足球也要按照基本法来啊”,早就容不下更多热点了。现在,我正怀着麻木的心情写下这段字,或许丢第5、6个球的时候有些愤怒,但现在说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心情,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想出一首打油诗,可谓是“日中一战七比零,坐视苦果乐不停。试问何时取真经,旧人快活做妖精”。

第一场比赛就在成绩上直接宣告中国队征战世界杯的历程结束了,-5个净胜球哦,只要同分必定劣势。这场溃败,我很难对着球员教练愤怒,甚至我不会说这个比分有多大侮辱性,因为两地足球的现状已经让我感到这种惨状的降临不过是命中注定之事。与其说伊万科维奇教练的确无能,明知球员能力不足,却依然要否定过去经验搞出所谓“大胆尝试”,正面踢出去一把,倒不如说他助国足又一次成全了历史的公正,让未来看当下有了直观的参考。让我愤怒、意难平的是,真正要为本场比赛溃败的人,不会因为这场溃败而受到任何实质惩罚。

看看我们高素质、脾气好、足球理解深刻、尊重客观规律的足球人吧,这次又要找出什么理由给自己辩解呢?理智告诉我不能否定过去十数年发生的一切,但愤怒总是让我催生批倒批臭的情感,因为这帮大善人,占据了中国足球最大的声音、最多的资源。他们什么样,中国足球的基本印象便是什么样。“大善人”无数次粉墨登场,献上拙劣演技,将一种中庸之恶发扬到整个行业甚至外溢到其他项目。

这帮人大可以像2022年2月1日那场失败一样辩解称体制束缚我,球迷辱骂我,政企看低我,公众歧视我,或者说我没错,错的是对面“进步”太快!惨败过去,行业仍在,他们大可以继续天下无敌、盆满钵满,不会是惨败的真正受害者,道心破碎的揽责反省不过是小丑的虚伪托辞。而那些走入行业闯荡的年轻人,那些志向成为下一个英雄的足球小将们,那些在未来将要推动产业升级的天命人们,这些真正的受害者因为愈发无底线的表演催生出的恶行而受到永久持续的伤害再也不能不愿发声了,这才是让人战栗不已的惨败。

咱大雷说啦,越南足球不差捏!

唉,算了,还是回到比赛,我们看看这场比赛到底输在哪里吧。

怎么就输了那么多?

本场比赛,中国队主教练伊万科维奇站位上延续着之前的442平行站位,中后场用人也大体延续之前的布置。日本队采取了全主力出战阵容,继续操练三后卫,3421阵型下,能上的球星都上了,不过由于集训时间较短,在前30分钟里,呈现出一种各踢各的样子,中路和边路缺乏串联沟通,但即便如此旅欧球员的进攻强度已经让中国队已经不太容易招架,仅能勉力维持着中路不被渗透,而边路防守事实上已经处于近乎放弃的状态。日本队进入30分钟后已经通过特意设计的角球战术取得领先,边路进攻也显得比较松弛,几次传中基本没有威胁,渗透效果也不理想,仅有堂安律与南野拓实算是打出了一次相对合格的两路联动。可以说在30分钟至45分钟段,日本队给予朱辰杰和蒋光太的压力反而变小了。另一方面,守田英正和远藤航两人发挥较差也是一大因素,前者在中国队的羸弱的中场前,也没有更多去尝试打中国队的肋部,后者更是上演了被谢文能生吃的名场面。

名场面之谢文能生吃远藤航.gif

后防压力稍微减轻,中国队便有了向前的可能性,在上半场前,中国队总算可以喘口气组织下进攻了。但足球就是如此,如果你90分钟都在搞铁桶阵摆大巴,可能会只会丢一两个球,一旦开始尝试进攻,意味着保持防守体系稳定的容错就减少了,一旦进攻组织不好,反而容易被进更多球。国足第二个丢球前,谢文能在强过远藤航后,由于缺乏支持,他最后处理球有瑕疵,被迅速抢断反击,打了个后方原本处于守转攻状态的中国球员回马枪,球再次被分到日本队的右路,只是这次堂安律的传中不再没谱,精准找到了后点的三苫薰,后者头球破门。日本队带着两球优势进入中场。

回看上半场,除了第二球源自谢文能在高压环境下的判断失误,国足防守球员的表现基本合格,至于场面上的被压制,个人能力差距使然,没有办法。看似比赛走向依然和前几次中日交手差不多——下半场日本队进一步放松,中国队也打不出什么威胁,2-0或者3-0结束。然而问题就在于只有防守球员的表现合格,光防线合格,在日本队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高压下,对于少丢球甚至不丢球的目标来说远远不够。中国队体系存在的重大缺陷,正是来自于锋线,本场肩负着进攻重任的是张玉宁和武磊,面对强大的对手,这两位中超联赛的明星球员需要扛起重任,带着将本队防守压力向前释放的任务,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负责防线第一道阻拦,守转攻第一回对抗,还要寻找空间推进并等待队友向前发起进攻。然而第二个丢球便是典型案例,正是武磊接球后将球分给谢文能,才让后者造名场面,因此,守转攻第一回对抗,实际上由谢文能承担。谢文能过掉远藤航来到日本队半场,目之所及皆是蓝武士,位置在他前面的张玉宁和武磊正在跑位等待可能的传球,位置在他后面的或许是被远藤航惊吓到了,还在追赶谢的速度,在缺乏支援与对方包夹的情况下,留给谢文能的推进空间越来越少,恐怕谢文能也不知道后方的队友什么时候到位,什么时候帮他拉开空间,只好选择传给被盯紧的张玉宁,最后处理球失误也就不难解释了。在日本队开始反击时,国足显然没有准备好组织防守,而谢文能都已经突到日本队进攻三区了,以他的能力怎么会跟上日本队反击速度,很难苛责他要立刻回来盯住三苫薰,因此国足被抓住了timing,丢掉第二球。可以说,张玉宁和武磊两位“球星”将向前的重任推脱给谢文能时,就要对这一失球负有责任了。

两球落后,伊万科维奇肯定要好好调整避免下半场更多的失球。伊万科维奇做了什么调整呢?他用高准翼换下谢文能,我猜老头的思路是既然上半场国足两边已经门户大开,于是下半场要加强边路防守,避免如此轻易地被对方起传中。思路看上去没问题,但为什么是谢文能?这个问题我到现在还没看懂。因为谢文能实际上承担着突前的任务,甚至干出名场面了,结果把他换下,蒋圣龙和李源一本就肩负拦截日本球员直面两个中后卫的任务,在两名前锋不愿出力的情况下,难道要指望徐皓阳?从结果上看,这是一个完全失败的操作,因为五后卫并没有对日本队的边路攻势产生分毫影响。反倒是缺乏向前释放的压力,引起后场爆炸。

而且伊万科维奇凭什么认为日本队还会起传中呢?下半场国足改出五后卫,蒋圣龙、李源一和徐皓阳三人根本无暇捍卫后防线前的区域。而森保一或许是看到上半场光传中效率很低,开始嘱咐球员多打边中配合。国足中场人数的减少正入森保一下怀。很快,国足就因为没防住三苫薰和南野拓实的简单二过一配合,迅速丢掉第三球。第三球已经充分暴露出国足五后卫缺乏训练配合,甚至防守意识薄弱,李源一已经打手势提醒蒋圣龙两后卫距离过远,注意南野拓实可能会利用右侧两后卫之间的空挡,丝毫不影响后卫出身的后者看球不看人。不过蒋圣龙位置感一般也不是这几场才有的问题。

三苫薰和南野拓实简单的二过一配合之前,李源一就在提醒蒋圣龙

伊万科维奇看形势不妙作出调整,换上拜合拉木和归化球员阿兰、费南多,看上去换上战术作用更突出的球员,似乎是意识到了问题,似乎又好像没有,因为都是对位换人,532阵型的四处漏风并未被改善。换上来的归化球员由于缺乏支援,也没什么战意。更何况,换下主角,换上一堆配角,接下去谁来做主角?日本球员吗?

而第四和第五个丢球更是直接暴露出国足532阵型中场防守覆盖不足的问题,三个中场根本无法盯住町田浩树所有传球路线,传球很容易就越过三中场。同时由于人少,第四球李源一根本不敢去抢町田浩树,这样只会让上田绮世和南野拓实更多空间配合。其实蒋光太已经作出破坏,奈何自己转身慢的弱项被南野拓实利用,且南野高速带球时腰的迅速扭动将体态调整至射门位,也是个人能力体现。第五球,国足后防线已经在压力下崩溃了,几个人都没看伊东纯也真给我气坏了。朱辰杰并不是没有提醒刘洋注意自己和伊东纯也的距离,然而刘洋给予伊东纯也的空间很大,根本不需要后者前插。

町田浩树传给上田绮世前一秒的站位,可以看出李源一此时同时看着三个方向

朱辰杰手势已经足够明显,但刘洋的站位对久保健英和伊东纯也几乎没有影响,甚至还可以看看王上源和田中碧的距离

至于第六和第七个进球,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防线毫无士气和斗志,像第六个球,五个后卫竟然还是防不住后点的头球,换五后卫和不换又有什么区别。综上,伊万科维奇半场休息的布置基本上走向错误方向,正好迎合森保一的调整,后期也未做任何弥补,酿成惨败。而对日本队而言,战胜这样一支亚洲队伍实在没什么难度,森保一也没有采取什么复杂的踢法,

不会踢人的耻辱

看的时候没注意到,复盘才发现,那就是犯规,中国9日本20,犯规数也充分说明伊万科维奇的战术失败。这犯规数很奇怪,不知道上半场犯规数据是多少。结合比赛场景,相当于国足的防守在日本攻入禁区前沿之前并没有给予日本过强的限制,两前锋和中场的限制有没有做到位。下半场的解决方案明显比上半场差太多,上半场442平行,下半场532,中前场人数少了一人,防守覆盖减弱,5后卫需要更多直面日本前场配合的技术冲击,但国足后卫空有破坏却难以形成守转攻,支点张玉宁又被换下,整个体系无法运转,或许可以解释下半场狂丢。回去看了一下,伊万科维奇上任后,国足的犯规确实少了挺多,客平新加坡犯规次数最多但阵型和选人失败,主胜新加坡的犯规让人印象最深刻,意外达成战术消耗目的。

但依旧很奇怪,你让扬科维奇来,绝对不可能如此放任日本球员来去自如,肯定要适当下脚威胁日本的海外球员。甚至按以往踢日韩的比赛经验,进了两个后日韩会想国足可能控制不了动作,然后海外球员为规避顺势保守控球到比赛结束,6月踢韩国便是如此。但这种场景今天没有出现,国足一方面无力组织进攻,一方面国足防守体系失灵,无法限制只能坐等日本人禁区前沿组织被动应对。而日本前两届世预赛首战均负,这次又在主场,不太可能像韩国人那样放弃进攻,上半场国足犯规不够,试探后发现国足球员意外地缺少弱队该有的品质,那就更是放开了踢。什么是弱队该有的品质?弱就得拼,这场比赛的国足,和“拼”这个字完全不搭边,仿佛面对日本人,脚软了,对国人的狠劲也没了,真是耻辱至极。

踢球不行可以踢人啊!(上强悍对抗甚至故意犯规以中断对手理所当然的进攻节奏)

可以说,防守保护与防守破坏的权衡是这两年国足战术安排的最大痛点。另外,我之前还有个印象就是日本球员比中国球员更懂得利用规则,今日一战更是例证。

11月19日夜

其实这场比赛国足踢得还算不错,看完后一下子没想起该写点什么。只能又从头看看比赛怎么进行的。

官方给出的日本阵型依然是3421,选人上变化不大,远藤航的搭档换成了田中碧,守田英正没首发有点意外(毕竟日本队赛前海报他可是单人出镜),上田绮世因为受伤未进名单,中村航基代替。国足阵型是经典41212菱形中场,实际防守时站433,但和第一场比赛9人防守不同,韦世豪和林良铭的咖位比武磊和张玉宁要低不少,加上客战巴林的多位球员不能出战,这次伊万科维奇显然是没有再敢放两个人在前面不防守。国足一上来就开始尝试给日本球员上压力,寻求对抗,精神面貌和第一场大为不同。

国足士气不同,让第一场比赛下半场日本队通过简单配合就有机会破门变得不再可能。因此在简单冲击与配合后,日本队开始寻求打一些更复杂的配合,于是可以看到日本队出现了之前少有的三路联动,迅速转移。往好的说,中国队自身表现确实有所进步,往坏的说,由于日本队可以继续拉高强度,自身防守压力相比第一场反而更大了。久保健英、南野拓实等人依旧活跃,基本没有停下来军训国足后防。

此外,伊万科维奇的教练组对如何盯防日本队传中和角球的难以捉摸的后点跑位,显然没有拿出什么策略。于是日本队通过高质量定位球,就在上半场打入两球。半场休息,又是两球落后,压力再次来到伊万科维奇身上,肯定不会改532阵型被凌辱了。所以,伊万选择了不做调整,而是将半场后的走势交给球员,根据下半场森保一的变化再作安排。

下半场开端,双方体能有所回复,国足又可以像开局那样给予压力,而且是明显且主动地抢开局。国足逼抢让日本队明显有些意外,在追回一球之前出现了濑古步梦在不得不将球踢出边界的整体逼抢。当然整体高位逼抢会导致中后场的漏洞,日本队并非没注意到,但球队整体似乎有些不在状态,久保健英随意起球,田中碧对抗一度落入下风。随后曹永竟、谢文能相继打出自己职业生涯最高光时刻。

曹永竟作为前腰位首先在右侧绕过远藤航和久保健英的逼抢,带球来到本方禁区弧顶,这对中国球员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带球,因为弧顶有四名日本球员随时准备包夹他,然而曹永竟巧妙一扣躲过远藤航再次上抢,随后在四人形成包夹之势前回传王大雷,又跟着球来到左路接应,面对胡荷韬不那么精确的传球,他又扛过田中碧。尽管球被同样赶来的远藤航得到,让局部空间形成谢文能和曹永竟二防一,逼迫后者不得不冒险将球传给伊东纯也,显然胡荷韬也同时意识到远藤航的选择,与谢文能及时上抢压迫伊东纯也接球失误。

曹永竟身旁有四名日本球员,如果脚下处理不好很有可能被抢断后进球

谢文能得球后立刻向前推进,此时他身前有远藤航,侧后方是久保健英和伊东纯也随时准备合围。一般而言,这时中国球员会选择回传重新组织。然而,谢文能再次贡献名场面——过掉远藤航,直面日本队的三后卫。相比于第一场过掉远藤航后没有队友支援只能一直带球直至被合围,这次谢文能身边多了不少队友,首先是韦世豪并没有直线往前跑,而是套边拉开日本队防线的空间,与町田浩树对位,徐皓阳也即时跟进。谢文能传球后也继续向前突进施压日本防线。形成前场四打三局面。

谢文能过掉远藤航后,身边有四个队友。

韦世豪得球后,向内一带传给谢文能。此时,徐皓阳带走板仓滉的防守。意味着濑古步梦要同时看着谢文能和林良铭,因此当球即将来到谢文能脚下,濑古步梦立刻试图在禁区前沿不惜犯规也要破坏谢文能拿球,但没有成功,谢文能还是漏给了林良铭,后者成功完成最后一击。多人联手制造本年度中国足球最佳进球之一,而要推举第一作者,谢文能当之无愧,无论是带球创造空间还是最后向前造后卫失位、漏球给林良铭,整个进球可以说是谢文能一手策动,深度参与,其个人能力和进攻意识让人印象深刻。有了这球,国足也心理上也不再有太多负担,毕竟赛前没几个人认为国足有能力逼平甚至进一球。

谢文能假意接球一瞬间

对日本队而言,这球四打三并非没有破坏机会。除了濑古步梦的大动作外,在谢文能过远藤航的时候,伊东纯也距离谢文能就一个身位,但在濑古步梦试图破坏谢文能接球时,两人拉开了较大距离。如果伊东纯也能跟上谢文能,协防濑古步梦的话,或许谢文能真不一定能漏出来。和两队首次交手时类似,森保一在日本队的两翼没有安排正统翼卫,而交由边锋兼任翼卫的职责,这种程度上日本队阵型可以称为3241,资源完全侧重攻击。作为前锋,伊东纯也没有及时跟上谢文能导致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想还得是利物浦球员、日本队长远藤航主锅。当然这样的阵型,面对亚洲弱旅而言没有太大问题,如果偶尔被抓住漏洞,再进一个就是了。丢球也让下半场一上来有些松弛的日本队再次紧绷对待比赛,不过他们只紧绷了五分钟便打进第三球,伊东纯也迅速用一个助攻弥补了防守上的过失。

毕竟国足实力有限,开场的高强度发力仅能维持一阵子,尤其是丢了第三球后,鸡血效果就没了。比赛进行到60分钟时间段,国足存在被进第四球的风险。好在,两队相继换人维持强度相比于前两场对印尼和巴林直到70分钟后才着手换人,这次伊万科维奇总算把握准了五换的脉络,换上张玉宁和李源一。换人后,前场形成张玉宁和韦世豪的组合,从比赛效果看,这个组合向前推进的作用明显,张玉宁的发力可以给日本队更多对抗上的压力,让状态不错的韦世豪有一些空间施展小技术。之后,伊万科维奇继续在70分钟时间段换上年轻球员,保证跑动强度,于是尽管日本队仍打出不少进攻,但一方面自身放松,另一方面在国足压迫下,日本球员的尝试也不容易命中目标。

结语

从本场比赛双方的发挥看,国足打出了比预期更好的成绩。虽然1-3离不开此时日本队已经一只脚踏进世界杯门槛,带有一定练兵态度去比赛,但凭借着较为合理的战术安排,及时的换人处置,限定时间内的发力下,中国队依然有能力给这群五大联赛球员为主的日本队造成一些威胁,并在防守端维持不向日本队让步的强度。实际上多数亚洲弱旅都是如此,青训、产业或许落后二三十年,但比分从不会如此精细地量化差距,只要有针对性的战术和球员运用,以及不懈凶狠的拼搏态度,任何亚洲强队尤其是有相当旅欧球员的代表队自然会有所顾忌。战术不当、弱而不拼,只会不断刷新下限。比赛就是为了在规则范围内争取胜利,弱队如果要像强队那样踢球,上来就畏惧对手,只会从失败到失败。至于日本人对球场上某些不太和谐的动作怎么想,不是一个正常中国人应该考虑的事情。

通过这场比赛和前两场的胜利,或许伊万科维奇教练组应该对中国球员的实力、特点,当下中国队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在全场比赛中维持防守强度,然后如何在进攻端发力,通过这场中日之战应该有了头绪。在当下职业联赛崩坏势头尚未得到完全遏止的情况下,任何国际比赛都价值重大。国足教练组应当好好总结,哪些人在何种条件下能打出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什么样的特点,经验总结多了也就有了点底蕴,面对强敌不会迷失,力争附加赛名额也就有了希望。参加的球员也应当好好珍惜世预赛的机会,在国内联赛强度低下,留洋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队以及亚冠与日韩俱乐部的正面交锋是难得的接触较先进足球的比赛,只有不断参加这类高强度比赛,才有机会提升自身上限。

但不应该忘记的是,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当下国足的技战术、精气神,总绕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日本队和中国队的实力差距非常大。有了这个前提,1-3的比分才会被广泛接受。而盘旋在两场比赛上空的疑云是为什么会变成少输当赢,这么多年了,谁造就了自1998年以来国足不能战胜日本队的现实?有人为这个现状负责吗?很遗憾也很可耻,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承认,只能不断欺骗自己或许能爆冷一次,然而越是临时抱佛脚越难出现奇迹。一个连过去的历史都不肯直视,一味地否定它,怎能在需要奇迹的时刻想起榜样,想起古人如何做,想起自己应有的风格与血脉呢?比0-7更可悲的事情,就是只当0-7是偶然,然后却跪倒在对手脚下。

唉,最后,再来看看国足今晚精彩的进球吧。(可以看看回放时拍到濑古步梦手上疑似推人的动作,有助于削除某些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