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

一、国民政府南京保卫战

上海沦陷后不久,1937年11月16日,国民政府的国防最高会议召开,为长期抗战着想决定迁都重庆。20日,国民政府宣布正式迁都。但是,蒋介石张裕固守南京,唐生智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城防总司令官,担负保卫南京的重任。先后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有国民革命军第78军军长宋希濂等将领,总兵力共计10余万人。唐生智就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城防司令长官后,“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12月4日,蒋介石飞抵南京,南京卫戍军师级以上将领被召集,蒋介石发表讲话,要求前线将领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努力固守南京。翌日蒋介石飞离南京。但是,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却几乎都是从前线上败退下来的,部队伤亡很大,将是疲惫不堪。投入战斗中的部队有的还来不及补充,有的补充大批新兵尚未经过现代化训练,没有战斗力。面对来势汹涌的20万日寇大军,中国守军屡战失利,而且也没有现代化防御设备,在日寇三面包围下难以固守,其势已洞若观火。

1937年12月5日,进攻南京的日寇部队已到达中国卫戍军外围防线附近,进抵南京城郊并不断攻击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中国卫戍军奋力与日寇苦战,损失惨重,节节后退。8日,淳化镇和镇江炮台被日寇攻占后,日军向南京城突进。日军很快突破南京外围防线,守军不得不退守城郭阵地。9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拍飞机到南京上空遍撒最后通牒即劝降书,要求中国军队投降。唐生智拒绝。10日下午2时,日军地面部队在空军,大炮掩护下,以坦克战车为先导,开始攻击南京城郭阵地。这一天,日寇向雨花台、同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三峰几处同时发起进攻,来势十分猛烈。中国军队拼死抵抗,冲入光华门的一小步日寇被歼灭。同一天,日军攻占芜湖,切断中国军队后路。11日,日军继续猛攻雨花台、紫金山,一小部日军闯入中华门城门,被守军歼灭。12日,日军强占猛攻雨花台,中国军队主阵地被占领。一小部日军与中国军队在中华门城墙反复争夺,并登城得逞。

12日晚,唐山市按照蒋介石的电令“相机撤退”,召集开会,下令一部渡江,大部向城郊各处突围。然后唐生智率长官部少数人员渡江撤走。但是,撤退安排不周,秩序极为混乱,遵命突围的只有第66军和第83军等部,其余部队一下子涌至下关,冒死争着渡江,损失严重。结果,仅有第36师一部及教导总队等少数部队渡江撤退成功。其余大部守军撤退不及,被困在城内,惨遭日寇杀戮。在下关那里找到敌寇枪炮打死或敌舰艇撞入翻坠入江中溺死的中国军人大约有三四千名。

13日,日军入城,南京沦陷,这也宣告着国民政府的南京保卫战结束。战事虽已结束,但日寇带给整个南京的浩劫才刚刚开始。

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寇侵占南京,到1938年2月上旬,在长达6周时间内,发生了震惊世界、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根据后来学者的反复查证确认,自1937年12月13日起历时6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总计30余万。

首先解释一下这个数字,其中集体屠杀案计28案,杀害19万余人。至于零散屠杀,由1947年中国军事法庭查证有据的就有858案,15万余人被杀,尸体掩埋工作进行了数月之久。慈善机构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掩埋了43071具尸体,南京崇善堂掩埋尸体112266具。以上集体屠杀与零散屠杀合计杀害34万余人,统称“30万”。这个数目相当大,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当时南京人口的数字是有案可查的。南京的人口,1937年6月为200160户,1015450人,依据是1937年11月南京市政府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函,至11月23日仍有50余万。南京沦陷后,据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王宏恩于1939年4月27日在上海参加日本《朝日新闻》召开的一次座谈会时说:“南京市人口在事变(南京沦陷)以前,即国民党政治的全盛时代,计有107万之多,及至事变之后,人口骤减至17万之数。”沦陷前后南京人口相差如此之大,除逃跑之外,实际上却是日军疯狂屠杀所致,惨遭日军屠杀的肯定有30万人。

1937年11月,一位名叫亚奎诺·德·贝桑日的神父,为战乱地区的20万难民在上海市南部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国际安全区”。同年同月,南京为数不多的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外籍人士聚在一起,仿效上海的做法在南京也要建立同样的安全区。当月下旬,他们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建立起南京的国际安全区。这个位于南京市西北部的安全区,自南至北约3公里,自东至西约2公里,有3.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四面以马路为界,南以汉中路,东以中山路,北以山西路(实际上还在山西路以北),西与西康路为界。日、美、意大使馆、荷兰公使馆,以及司法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鼓楼医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南京神道学院等在这个范围内。1937年12月10日,日寇大举攻进南京时,难民如潮水般涌入安全区,大有人满之患。整个安全区内难民最多时有达29万人。然而,在日军的血腥屠刀之下,只有安全区内的少数难民幸免于难。日军以“搜捕便衣队”为借口,设下罪恶的陷阱,安全区内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及平民百姓被大肆杀害。他们还明目张胆的强奸难民中的妇女,并抢夺民财,之后将受害者枪杀、刀劈或活埋。残暴的日军在屠杀中国军民时,各种杀人游戏及杀人比赛,在丧心病狂地进行着。据《朝日新闻》报道,日军两名少尉进行的杀人比赛各杀了105、106名中国人。

南京大屠杀绝非自发的,而是日军有组织有计划的罪行。据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洞富雄的调查研究,日军是带着“不留俘虏”“将俘虏处理掉”的命令进入南京的。况且这命令是从华中方面军到师团、旅团直到联队逐级下达的。腐乳都要杀掉于是他们就杀红了眼,见到中国人就杀。一个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发生,完全不是偶然的。
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妇女被野兽般的日军肆无忌惮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强奸,并予以杀害。日本士兵或军官,不分昼夜、不分场合与地点强奸中国妇女,并往往实行轮奸。有的妇女竟被轮奸40次之多!这其中既有十来岁的女娃,已有七八十岁的老妪。即使是孕妇也未能幸免,日军在强奸时往往枪杀中国妇女身边的孩子。甚至以剖腹等极端残忍的手段杀害中国妇女。

侵华日军在南京除了大屠杀和强奸外,还大肆劫掠中国的公私财物,而这又是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集体有组织地进行的犯罪行为。他都有长官指挥日军士兵,架着大卡车、5汽车来到大公司、大商店门前,将货物洗劫一空然后放一把火把房屋烧掉。日军见到什么东西都不放过,他们将布匹、书籍、衣服、古玩字画、自行车、箱柜、金银首饰、金条、钱币、手表、家具以及粮食牲畜等抢到手然后装船运走。日军不仅抢劫贵重物品,就连火柴、手电筒、手套等一般日用品也见了就抢光,甚至连难民的东西都抢劫一空。
放火是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犯下的另一重大罪行,而这同样是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的。因此,可以想见其破坏程度之大,日军进城后,好几个星期南京城内到处还全是大火。侵华日军纵火绝非偶然不守纪律的行为,而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这也被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判决书认定,这类纵火行为持续了6周之久,烧毁南京全市的1/3。

众所周知血腥的杀戮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核心,不过伴随它的有强奸,、抢劫、纵火的无耻暴行。因此当我们提到南京大屠杀时,这四项内容必须全部被包括。侵华日军的这种残忍暴行,在“三光政策”的指引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在整个中国战场。洋河南京大屠杀集中地表现了他,南京大屠杀无论其残暴性或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以及杀人之多等等,都具有典型性。这是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重大罪行,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之一。

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曾路经南京陷落情形的《纽约时报》一位年轻的记者蒂尔蔓·都亭立即就此事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报道。

然而与此相反,由于新闻报道及言论被日本法西斯军部和政府严密封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这件事他在日本国民知道。自从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南京中国国防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至今,大量的史料,证词以及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著、文章等在中日两国被发表了。这些都毋庸置疑地揭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今天日本国内有一小撮人妄图否定南京大屠杀,胡说南京大屠杀的被杀人数,是假的,是“白发三千丈”式的夸大之词。他们是枉费心机的。

德国的再武装化

QQ空间审查真严格,搬过来的时候发现无了,也不说一声……

日本法西斯的扩张

一、世界经济危机下日本内外矛盾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打击萧条的日本经济。当时,日本国内生产萎缩,国外竞争激烈。为了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强烈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又以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来使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得到保证。

一战后,随着重工业与化学工业的突出发展,一批与军事关系密切的新财阀出现了。这些新财阀的资金远远比不上老财阀,更加需要国家政权、专业银行、军事部门的支持,采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和殖民扩张有关的新兴工业,因而更加紧密的勾结军部,形成“军才抱合”。

日本法西斯构筑“总体战”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把日本民间企业加速纳入到军事轨道。把日本民间企业加速纳入到军事轨道。倾销政策使军区需通货膨胀,禁止黄金出口,导致日本国内物价迅速上升,日元对美元的比值则大幅度下降,国际市场上日本商品的价格随之降低。对内保持垄断性高物价以加重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对外不惜接受严重的国际贸易剪刀差廉价输出,推行这种倾销出口的政策的典型正是30年代初期的日本。

‘’协调外交”的破产加重了危机。所谓‘’协调外交”产生于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当时的日本虽为“五强”之一,但经济上还很脆弱,对美英的依赖性很强,军事上也还好不能和美英较量。但“协调外交”并不是和平外交,一旦威胁到日本的侵略权益时,就要诉诸武力。虽然如此,军部仍然认为“协调外交”是一种软弱的政策。1930年1月21日,在伦敦召开的英、美、法、意、日五国海军裁军会议上,经过相互之间的激烈争吵,最后于3月13日达成协议,日本大型巡洋舰对美国的比率为60.22%轻巡洋舰为70%,驱逐舰为70.3%,潜水艇与美国相等。这遭到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强烈反对,并认为滨口内阁未经军令部同意就决定海军编制是“侵犯统治权”,以致伦敦海军条约虽在当年4月签字,却拖到当年10月,才经天皇批准。接着,相继发生了“九·一八”“一二·八”事变。30年代,所以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的消失,在日本日益激化的内外矛盾之前,‘’协调外交”终于破产了。

二、(被QQ空间审查了,不让我发表啊)

三、日本法西斯的扩张

1929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再加上早前关东大地震带来的破坏,日本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国民经济的亏损,不断外流的黄金,工业萎缩,农业告急,使得日本法西斯对觊觎已久的中国更是垂涎三尺。为了迅速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主义急不可耐地走上了侵略道路。

中国东北地区是日本的首选。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是日本的近邻,还因为这块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充足的工业原料提供给日本。侵占东北可以巩固对朝鲜的殖民统治,他还是日本进入中国和北上苏联的跳板。这样,东北地区成为日本的战略基地和军国主义前进的“生命线”是毫无悬念的。

1931年9月18日,经过一系列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当晚10时30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随着一声巨响被炸毁了,这是日军事先就策划好的,并污蔑是中国军队的行径,并以此为借口攻击北大营,之后北大营找到了从旅顺运来的大口径的榴弹轰炸。在第二天凌晨北大营被占领,当天,沈阳城失守,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9月21日,日军占领吉林市和吉长、吉敦两段铁路,22日侵占辽源市,11月,日寇占领黑龙江省,1932年1月22日,占领锦州,南京国民政府对此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军队全部撤至关内。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日本帝国主义者便完全侵占了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

日军挥舞着屠刀,马不停蹄的冲向中国,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更是骤冷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为,是他们肆无忌惮。此起彼伏的事端,一场席卷东亚地区的已经慢慢铺展开来。

隆美尔的北非战事

无了,哈哈~还有很多类似的笔记片段都无了,只翻出这四篇有标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