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选拔队)(以下简称“国足”)在东亚杯平了一场日本,《体坛周报》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足球是时候抛弃“技不如人”这个借口了》。很奇怪,不知道作者为何会突发此想法,当球迷们在谈论中国足球“技不如人”时,球迷真的只是从足球场上的技战术角度谈的吗?从文章中,也能看出作者根本不知道中国足球语境下的“技不如人”到底指的是什么。《体坛周报》竟然敢刊登这种文章,只能说是相当无耻。

作者上来就摆明了核心论点,不错。

本质上,在中国足球的语境下说“技不如人”的时候,不过就是替我们各种没有做到位的工作找借口而已。比如,上一场踢韩国队,一句“技不如人”就可以掩盖战术上球队的巨大问题。扬科维奇的意思是先立足守,但是实战却变成了只有守,没有进攻。这绝不是一句“技不如人”可以解释的。虽然,中韩之间实力有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不应该像那场比赛所表现的那么天差地别。
——《中国足球是时候抛弃“技不如人”这个借口了

我们先留着“技不如人”是找借口的结论,后面会着重批判,虽然作者未明言,但“我们”的所指不言自明,就是普通球迷。且不论球员希望贯彻主教练的战术要求,却无法在场上贯彻,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技不如人”。我们看看作者为何认为这支国足选拔队面对韩国K联赛选拔队,差距没有那么大。

“要知道,中超卫冕冠军山东泰山这样的球队,与K联赛最好的球队也是可以较量一下的。显然,这支韩国队的实力最多也就山东泰山的水平。要知道,如今中超联赛,就算全华班的大连人也可以与山东泰山踢得有来有回。这两队的球员身价,恰好也都是一千万欧元出头一点,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双方实力相当。所以,这支韩国队放到中超联赛,充其量也就是山东泰山这样水平的球队。”

给出的答案令人遗憾。作者暴论通过身价对比,中韩两队差距只是大连人和山东泰山的差距,一个体育报纸出现这种言论,令人大跌眼镜,都不用说这其中的可笑逻辑,就连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球迷都知道身价不等于场上实力,堂而皇之说出身价和实力正相关,真无耻啊。作者想让这支国足选拔队自比大连人,难道不应当证明这支选拔队的实力、磨合程度和大连人相当?证明中超联赛和K联赛是一个强度吗?怎么又点到为止了呢?作者还说“事实上,这支日本队的实力与韩国队比较接近,身价也几乎一样。”显然,作者根本没看过今年的U23亚洲杯以U21球员为主的日本U23大胜韩国U23的半决赛,不然在说出这话前会掂量一下这几届日韩年轻球员的整体差距是否如身价表现那般。山东泰山上一次全主力出征亚冠是疫情之前的事了,即便真能较量一下,能较量一下是什么程度呢?是场面五五开还是打反击还是被压着打但也有绝佳机会?

“第一场与韩国之战踢成那样,“锅”不能用“技不如人”来背,真相是我们自己技战术出了大问题。其实,如果这次东亚杯能够抽调几名中超联赛状态和实力更好的球员,以老带新,从锻炼U23球员的角度,也更有价值。一群缺乏比赛经验的球员,如果有老队员带一下,长球会更快。我们这次备战东亚杯,战略上也是有失误的。”

我也不明白为何《体坛周报》会主张多带几名中超球员,职业足球时代,为国征战固然是球员的应尽的责任,但球员不是免费的劳动力,联赛和俱乐部也不单纯是国家队选拔的后备库,国家队在征召球员时,应当充分考虑球员本人的意愿和所在俱乐部的实际比赛情况,这些话也是历来国足在征召球员时《体坛周报》所倡导的原则。作者难道不知道本赛季中超联赛比日韩晚开赛许久,一些俱乐部顶着海口高温和密集赛程比赛,现在东亚杯,正是球员休息的时候。在我这,国足能出战东亚杯就已经尽到责任,除了赛出自己的风格,实在不敢苛求太多。本文作者所要求的“联赛状态和实力更好的球员”,大多是各俱乐部的主力乃至核心,6月以来的密集赛程早已让球员十分疲惫,正好趁着国家队比赛日休息一番,将这些球员召集至国家队,只会加重球员的疲劳,导致球员状态下降,也缺少足够的比赛动力,根本起不到以老带新的作用,比赛结束后回国还要隔离,势必缺席一两场联赛,对所属俱乐部也是极不公平。这种不顾球员自身意愿和俱乐部联赛情况盲目征召所谓状态和实力更好的球员,多数情况下只会适得其反,并非所有人都是谭龙。东亚杯不是特别重要的锦标,如果球员不愿意参加,不应当用国家的名义强制球员,这种做法既不职业,也没有人性。

为什么国足每次输球,说句“技不如人”就完事了,最大的责任难道不是所谓“专业”媒体?怨足协怨体制怨赛程怨青训,这些是有严重问题,但离每一场具体的比赛实在遥远,就是不怨技战术的差距。我又要拿大年初一国足输越南这场经典但不耻辱的比赛说事,看看赛后《体坛周报》是怎么点评的:

“没有什么好点评的了,用范志毅曾经的采访点评下本场比赛国足的表现!”
——《火线 | 昨晚看春晚,今晚看国足…

行啊!一个专业的足球媒体都这样说了,还好意思说别人只用一句“技不如人”搪塞,体育媒体没有及时引导舆论,不是用严肃专业的技战术讨论,任由谣言、烂梗泛滥于讨论之中。现在和大家讲这些?笑掉大牙。这种摆烂报道,让即便2月3日《体坛周报》评论在简单论证了李霄鹏教练团队不专业,指出:“某种程度上来讲,河内之战的背后,是中国男足备战工作极不专业、极为草率、极其自傲的深刻体现,也是开创过去十年之先河的杰作。”也于事无补了,舆论场上早已是针对国足的网络暴力狂欢,何况该文最后也没分析出哪里有问题,我想答案就在它以往关于总局和足协共建国家队的报道中,可惜该报的记忆只有三秒钟。媒体在舆论方面的失语失责只能让原本的国足球迷去承担,让这个对中国足球怒其不争的群体被污名化为“男足球迷”“饭圈团体”至今。如今平了一场日本,该报又出来指点球迷了,当初范志毅所说脸都不要了,所指真不应当只包括足协,还是那句暴论,中国足球的成绩对得起本国足球媒体的职业水平,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投入。

你的脸皮怎么这么厚啊?

最后为何球迷总是用“技不如人”作为“借口”,《体坛周报》天天滥用范志毅语录,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你说职能部门,一届一届的换了多少足球协会主席了,改过没啦?换汤不换药啊。”
——上海五星体育频道2013年6月17日晚间《体育新闻》栏目

和这群媒体官员在一起,怎能搞好足球呢!

球迷说再多,也改变不了足协的不专业,改变不了中国足球走在违背客观规律的道路上,媒体记者的平庸无能,只会写些无关痛痒的报道,需要它去监督去深刻评判,它就装聋作哑了。喊累了批累了,只剩下一句“技不如人”,这句话不是“精气神”,不是海参,而是对事实的陈述,是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无奈无力。与其不让喊这不让说那,不如请足协和媒体这对卧龙凤雏先从自身做起,自己专业点,做个示范给球迷,给关心中国足球的群众一点点信心。

————————————
8月9日更新:

很快啊,我们亲爱的《体坛周报》供稿人又写出了一篇奇文。只不过这一次,没想到什么牛马都可以批评中国足球了。

这篇由驻意大利“名记”王勤伯著《中国职业足球,幅员辽阔的空中楼阁》,题目没什么问题,毕竟中国足球的联赛体系的确是头重脚轻、基础薄弱,作者虽然起一个好标题,但不意味着这是好文章。不可否认,王勤伯对欧洲足球的理解非常深刻,遗憾的是,作者在中国足球方面一直都跟着贺晓龙的脚本走,缺少作者写作欧洲足球时的独到视角,让这篇文章整体的论证十分糟糕。

第一段,中超恢复主客场,联赛恢复节奏,很重要,联赛长期实行赛会制弊大于利,但并不代表赛会制一定错。这些都是常识,不需要证明。二三段,中超恢复主客场,难度在于中国幅员辽阔,四处旅行成本较高,后勤供应困难,也很不利球员的休养,这些原本在金元足球下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让。怎么办呢?作者重提一年前观点:“中国足球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怎样的赛事组织办法才是最有利于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看到这里,我们很期待作者会提出什么样的组织办法,能促进足球运动的普及。第四段,继续强调后勤重要性,像英格兰的联赛,每只队伍都彼此认识,客场也就是数十公里外的距离。话锋一转,到了巴西联赛,巴西的国土面积交通可比英国范围大,因此来往成本也比英格兰高得多。对于财力一般的俱乐部,这些来往支出反而是俱乐部的大头,对多线作战的球队更不友好。对于所在城镇偏僻的俱乐部,只能选择飞机加大巴,接下来的数段都是在说这个,在巴西,无论对中小俱乐部还是豪门,降级就面临着更高的差旅成本和更长的旅行时间。到此为止,本文一切正常。

作者接下来指出观点:“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进行双循环主客场联赛的难度,和在英格兰、意大利和西班牙是两回事。如果球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旅途中,比赛之间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足球水平就很难有保障。”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这样的推导未免有些因噎废食。对于一个正常的职业联赛,能够长期维持运营一家顶级联赛俱乐部,俱乐部所在地通常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建立一个全国性联赛是由经济所决定的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不必担忧旅行不便的问题,当俱乐部能够承担进行全国联赛的成本时,参与全国联赛的竞技水平肯定比参加地区锦标赛的水平高,这也是巴西足球甲级联赛建立的背景。作者担忧“如果通布斯人这样的球队数量增多,大多数球队的时间都花在旅途上,很难说巴西联赛对本国足球发展能够提供多大贡献。”,实在没有必要,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巴西联赛体系的运营状况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通布斯人对于巴甲是一个例外,而非相反,如果通布斯人无力承担参加顶级联赛的成本,那么被淘汰的是通布斯人,而非整个全国联赛。这一点不知道巴西有没有类似的设计,反倒是中国足协当初的准入制度设计得好,通过联赛准入限制,避免中小俱乐部因无力承担更高级联赛运营成本而破产,保护当地的足球文化。只可惜中国的足球联赛运作本身不健康,受到疫情冲击更是岌岌可危,准入制度后来名存实亡,优势无从发挥。

巴西足球的深厚基础并不来自新生儿一样的全国联赛,而是地区足球的高度发展。……回头看中超联赛,到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即将迎来30周年之际,突然有不止一支球队连客场差旅费都感到难以承受,这其实是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不重视基础,只管自上而下搭建职业联赛的注定恶果。难道中超球队财力突然就弱到连巴乙球队都不如?
——《中国职业足球,幅员辽阔的空中楼阁

巴西的主客场制全国联赛建立于2003年,如果这算新生儿,那么2004年开始才逐步确定赛制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应该算还没出生,出现一些状况也属正常吧,更何况现在这个状况史无前例。然而作者对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却感到不可思议,“突然有不止一支球队连客场差旅费都感到难以承受,这其实是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不重视基础,只管自上而下搭建职业联赛的注定恶果。”作者只说对了一半,如果中国足球协会能正确发挥准入制度的作用,像通布斯人这样的例外出现几率只会比巴西更低。出现如今这种状况,和地区联赛没什么关系,事实上,地区联赛的整体发展比十年前要好得多,如果没有疫情,可能还会更好。这和自上而下搭建职业联赛体系的确有关,和财力突然减弱是强相关,为了保证足额的参赛队,放任一些连续欠薪不符合中超准入的俱乐部参加中超中甲,却对经营困难的中乙中冠俱乐部不闻不问,导致了近几年大量俱乐部解散而球员无法讨薪的恶果。

“难道中超球队财力突然就弱到连巴乙球队都不如?”这个问题只能进一步让人感到作者对中国足球现状一知半解。[1]中超球队财力突然减弱并非意外,实属疫情前金元足球无秩序扩张的必然结果,了解中国足球的球迷和记者都应该知道,维持大多数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运营不是球迷,自身造血能力几乎没有,对这些俱乐部而言,像广州队那样抖音直播卖货,简直天方夜谭。这些俱乐部完全靠单一的投资方输血,一些俱乐部若不是突然出现在中冠或收购其他职业俱乐部,可能事先根本没人听说过,球迷多寡与俱乐部运营状况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当唯一的投资方停止供血,俱乐部也就无力维持了,有时地方政府会接手到下一个投(冤)资(大)方(头)输血,如果地方政府不兜底,那只有解散的命运。与其说是职业足球俱乐部,不如说是可以自由转会的企业足球队,从该角度来说“中超球队存在财力”就是伪命题,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年在转会市场风风光光的中超俱乐部,突然之间纷纷家徒四壁,其中既有疫情导致投资方输血困难,更有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下行,各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不景气的缘故。如果要从俱乐部难以为继的角度说不重视基础,不是说地区联赛体系如何,如果真正健康运营一个自上而下的联赛体系,并非不可能,更关键的是,在资源最充足的金元足球时代,没有及时重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自我发展的基础。该说是作者是在意大利待得太久了,对中国的事情多少带有一层滤镜。

如果之前的段落还可以说作者没有重点、逻辑混乱,那接下来作者的滑坡只能说“脸都不要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一现状会不会导致赛会制话题被反复摆上中超讨论桌?然后足协领导也觉得没啥不好,俱乐部赛会制了,国家队是不是就可以长期集训了?

站在足球记者的立场,我能理解领导的令人迷惑思维会给人一种只要不杀人放火,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印象。然而这不妨碍本段光速滑坡、转进如风让我摸不着头脑,作者显然不是把足协当傻子,就是自认为是个傻子。球迷当然希望能主客场则主客场,但问题是造血不是说造就造,需要尊重现状,许多俱乐部现在无力承担实行主客场的运营成本,搞赛会制作为暂时的妥协有何不可?作者一边说要保证国内联赛正常进行,那就应该保证俱乐部生存(只要不欠薪),一边又不许人家搞赛会制作为一种临时的赛制,是不是精神分裂啊?1990年代的巴西足球甲级联赛采用随机主场循环加淘汰赛或单循环加淘汰赛的形式,也是一种变相的赛会制。足协领导会不会认为赛会制是好事,我想不会,因为大多数俱乐部再怎么不能造血,造不出血总比不允许造血要好,一个赛会制的中超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必定不如一个主客场制的中超,也不利于扩大中超品牌的影响力,如果足协真的认为。其次,联赛实行赛会制和国家队集训又有什么关系呢?实行赛会制并不会大大缩短赛程,近两年的赛会制明显也在争取打满双循环。涉及到经济利益,优先保证联赛还是随时会被总局干预的国家队成绩,我想王勤伯如此自以为是的贬低他眼中“足协”,不会想不明白吧。需要提防的反而是足协对国青国少队,对没有经济效益的青少年赛事的相对不重视,作者之前有篇文章提及整体留洋,一场上不完的当,没想到忘得这么快。

在中国各地建设起像巴西一样丰富的地区联赛、只有本大区佼佼者俱乐部才能入围全国顶级联赛(并得到本地区热捧和支持)之前,我们都会面临同样一个让人窘迫的问题——到底该怎样面对中国职业足球这个自上而下搭建的“空中楼阁”?

这本应是文章需要解答的问题,而不是开头问了一遍,结尾又问一遍,让人大呼受骗。自上而下的联赛体系并不意味着空中楼阁,但这种体系势必对顶级联赛的运营水平要求更高,让顶级联赛作为起到职业化的示范效应,用顶级联赛球市吸引更多的投资,让职业联赛在各地区逐步铺开,当然建设一个体系并非一日之功,空有纸面规划不做细节预留必将失败,我不知道王勤伯会给出什么答案,我的答案就是首先把中超运营好,让球迷看得满意,国家队成绩、世界杯名额不是最重要的目标。我同意整体留洋,一场上不完的当一文观点,当今中国足球最缺乏的是沉淀和尊重,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被一点挫折迷失方向,对足协是如此,对媒体、球迷也是如此。


  1.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对中国足球话题还是有一些独到见解的,下面会链接另一篇文章作为例子,前提他说话不阴阳怪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