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原文发布于2019年6月16日。

桂林中学,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名校,从1905年创办到1949年桂林解放,名称几经变化,主要的办学地点有四个,分别是文明路(文昌门内副爷巷)的桂林府中学堂、解放西路(崇德街)广西省立第三中学初级中学校、广西省立桂林中学、靖江王府和雁山园(西林公园)的广西省立第三高级中学校。这些校址,都有历史照片保存下来,为我们了解桂林中学乃至桂林教育历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依据。本帖主要介绍从1905至1927年之间在副爷巷办学的桂林中学,内容包括校舍校园、师生名录、知名校友等。

上面这张照片,出自《中国十八省府》(Eighteen capitals of China)一书,作者是美国人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 Edgar Geil)。盖洛1903年首次经日本来到中国,从上海坐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了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写下了《扬子江上的美国佬》(1904)一书,此后又数次前来中国考察,连续出版了《中国的长城》(1909)、《中国十八省府》(1911)和《中国五岳》(1926)等一系列重量级的著作。

《中国十八省府》一书,按盖洛旅程的时间顺序,集中展示了十八座当时省城的风貌,基本上囊括了当时中国的大都市,足见盖洛旅游覆盖面之宽广。在书中桂林共有九张照片,上面的照片是第五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原书未见明确说明,也查阅不到相关资料,只能进行合理的推测。在书中,有一张照片的说明是“广西桂林一间具有历史意义的房子,广西第一届咨议会议在此召开。”查广西第一届咨议会议于1909年10月14日召开,照片的拍摄时间当在此之后。书中有张鸣岐的照片,说明是“开明的广西统治者”, 1910年10月,张鸣岐升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此时起不再是“广西统治者”。从桂林被摄者的穿着以及照片中的植物来来看,当为秋冬季,而之后盖洛到贵州云南拍摄的景致已是冬季,加之书中关于桂林的文字两次提到11月,因此,桂林的这组照片当拍摄于1909年11月。

1909年的中学,桂林仅有一所,别无分号,那就是位于文昌门内副爷巷的桂林府中学堂。

桂林府中学堂,桂林中学的前身,始建于1905年9月23日(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八月二十五日),它是清廷取消科举考试后,广西最早官办的学堂之一,校址为桂林文昌门副爷巷桂林府守备衙门所在地(今文明路桂林市人民医院处)。首任监督(即校长)沈赞清。桂林府中学堂从1905年至1911年,存世6年,毕业六个班。

1909年,桂林印制了一张《广西省城警区全图》,这是一张用现代测量手段,按比例绘制的一张清代桂林城区图,在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杉湖南岸大约今人民医院处,印有桂林中学字样,可见早在清代,桂林府中学堂已经简称为桂林中学了。

十八省府这一张照片,是书中唯一一张以中学作为拍摄内容的照片,也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桂林中学的照片,弥足珍贵。照片背景是一栋中西结合的两层建筑,五开间木结构,歇山式大屋顶,小青瓦屋面,一楼层高较高,玻璃木格窗一开到顶,宽敞透亮,应该是做为教室使用,二层设有走廊,栏杆采用美人靠形式。作为建筑,最突出的是在二层木结构中式建筑的正前方,构筑了一个西式的大门廊,门廊由四根方柱支撑,上方露台周围砌有欧式风格的宝瓶状栏杆。建筑周围的植物,能辨别出来的是画面左侧的松树以及右侧的竹子,教室前方则摆满了盆栽植物,盆栽中的花朵开得正旺,从季节来看,应该是菊花。松、竹、菊为中国历代文人所推崇,学校用它们作为绿化植物,其用意不言自明。

西式门廊的前方,站着这幅照片的中心人物,很可能是时任桂林府中学堂监督的唐钟元,他头戴瓜皮小帽,身着长衫马褂,端立着目视镜头。画面右侧,一位身着长衫的成年人隐藏在中式建筑的二楼檐柱后面,看样子似乎是不小心闯进了镜头。而学堂的学生们就没这么顾忌了,在一楼教室里和走廊外,可以看到十来位头缠长辫的学生,透过盆栽的簇簇菊花,好奇地看着镜头和镜头后面的洋大人。这些意外的抢镜者,恰好为我们勾勒出当时学校人物关系的大致面貌。

上面两张照片(已作拼接),出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照片地点是桂林,时间为上世纪10年代,虽未言明是哪所学校,但当时桂林城内中级以上学校仅王城内的二师和甲工、叠彩山南麓的法专和桂山中学、副爷巷的桂林中学几所而已,所以很容易进行以下推断。

1、学生正在做早操,根据太阳投影推断,后面的城楼是南北向,桂林南北向城楼有安定门、正阳门、后贡门、宁远门、文昌门五座,在城楼东北方向建有学校的只有文昌门。(下图远处城楼即为文昌门↓)

2、学校南面紧邻一组祠庙风格建筑,仅桂林中学南面有文昌庙可以契合。

3、民国两次视学报告说副爷巷桂中 “前隔街巷与民房相望,左右俱紧接民房”、操场“练习球类不免有击碎玻瓦之患”,与照片中的环境相近。

因此,这张照片当是副爷巷桂林中学无疑。从桂中的校规来看,对早操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一百多年来,桂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一直秉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各种体育比赛中成绩斐然,这是有深厚的历史基因的。

回到《中国十八省府》,盖洛在书中对广西及桂林的描述,不乏落后、愚昧、野蛮、迷信之类的形容,但桂林府中学堂这张照片的说明,褒扬之意十分明显:“偏远的广西桂林,一所伟大的中学(The great middle school,Kwelin in remote Kwangxi)。”从1905年到1909年,一所在偏远地区诞生仅仅4年的中学,到底是哪些方面或者特质会让盖洛使用“伟大”这个词呢?是因为宏大的建筑?端庄的校长?还是充满活力和好奇的学生?他没有详细说明,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桂林中学百多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尖端人才层出不穷,行业精英不断涌现,其数量和质量在桂林乃至广西都名列前茅。“伟大”一词,放到今日,桂林中学当之无愧。不得不说,盖洛先生不仅照片拍得好,而且很有先见之明。

二、最早的学生

114年前,桂林府中学堂迎来了她的第一批学生,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批堪称最老的学长不但早已离世,其姓名也一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并不为世人所知。楼主在查询清末资料时,偶然在宣统三年(1911)的《内阁官报》中发现了一份桂林府中学堂甲班毕业生的名单。这份珍贵的资料,既记录了桂林中学最初始的那段历史,也可以管窥废除科举后的清朝教育制度。

学部奏广西桂林等处中学堂甲班毕业请奖摺(并单)

奏:为广西桂林中学堂及泗城镇安百色合设之中学堂甲班学生毕业照章请给奖励,恭摺仰祈圣鉴。事窃臣部准广西巡抚咨称,据提学司李翰芬详称,桂林中学堂甲班学生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开学至宣统元年十二月修业五年,期满考试毕业。又泗镇色中学堂甲班学生于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开学至宣统二年十二月修满十学期,举行毕业考试,经司调齐该两校中等以上毕业学生分场扃试,严加考核,照章计算分数,计取桂林中学最优等二名,优等五名,中等十六名;泗镇色中学最优等一名,优等二名,中等十四名,降列下等一名。此外,原考下等学生,桂林中学十二名,泗镇色中学八名应请按等给奖。其学期不足各生应只准升学不给奖励。分别造具两中学堂毕业学生履历、分数表册,详请咨部查照核奖等因前来。查定章:中学堂五年毕业,复试合格,最优等奖给拔贡,优等奖给优贡,中等奖给岁贡,下等奖给优廪生。此次广西桂林府及泗镇色两处中学堂甲班学生毕业,既经该提学司严加复试,臣部核其送到表册,证以各堂历期一览表,年限程度尚属相符,自应照准给奖,以示鼓励。除桂林中学之伍瀛球等十一名、泗镇色中学之梁庆熊等四名学期不足,照章准其升学无庸议奖外,所以取列最优等桂林中学之龚荣元等二名,泗镇色中学之滕植森一名,照章拟请作为拔贡;取列优等桂林中学之李天聪等五名,泗镇色中学之杨赞衡等二名,拟请作为优贡;取列中学桂林中学之许祯芬等十六名,泗镇色中学岑梦彪等十四名,拟请作为岁贡。其降列下等泗镇色中学之陆世福一名,及原考下等未与复试桂林中学之粟拔萃等十二名、泗镇色中学之罗绍鸿等八名拟请作为优廪生,理合缮具清单恭呈御览,如蒙俞允,即由臣部咨行该抚转饬遵照。所有广西桂林府、泗镇色两处中学堂甲班学生毕业请奖缘由,谨缮摺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谨奏。宣统三年八月二十日奉旨依议,钦此*。

谨将广西桂林府、泗镇色两处中学堂甲班学生毕业等第姓名缮列清单,恭呈御鉴。计开最优等三名:桂林中学堂龚荣元、梁志魁,泗镇色中学滕植森,以上三名拟请奖给拔贡;优等三名:桂林中学李天聪、孙光耀、李世圻、黎汝藩、唐尧佐,泗镇色中学杨赞衡、邹果珍,以上七名拟请奖给优贡;中等三十名:桂林中学堂许祯芬、黄建邦、许祯芬、卢必寿、卢世文、黎绍瑗、秦钟琦、周循祖、李受陶、廖元、阳文明、廖超群、潘人熙、潘人模、向世钟、李步云,泗镇色中学堂岑梦彪、刘继儒、周文焕、林葆恒、杨怀清、蒙锡履、马启文、黄赓南、李桂中、田景洲、罗增驹、蒙兆桐、罗朝杓、蒙锡勇,以上三十名拟请奖给岁贡;下等二十一名:桂林中学堂粟拔萃、欧起鹍、潘人镇、孙炳炎、石征楠、朱绍异、周绍吕、孙树勋、区同文、莫如兰、周绍禹、唐明德,泗镇色中学堂陆世福、罗绍鸿、陆寿椿、蒙锡铣、闭必亨、罗增彪、岑维乾、胡世钧、欧子熙,以上二十一名拟请奖给优廪生*。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日第四十九号《内阁官报》第19页,摺奏,学务类)

粗略解读一下这份名单,这是广西提学使(相当于教育厅长)李瀚芬通过广西巡抚(省长)上报清政府学部(教育部),再由学部奏请宣统皇帝,准许桂林中学堂及泗城镇安百色合设之中学堂甲班学生毕业,并按考核成绩照例给予奖励。在这份名单中,桂林中学甲班学生人数共计46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开学至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修业五年,准许毕业者共计35人,分成了四个档次。

第一档次的龚荣元、梁志魁,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两位同学,奖给拔贡。贡生在科举时代,是科举考试之外,通过举荐入仕的一种途经,贡生的地位逊于举人,一般只能做七品以下知县、教谕之类的小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 诏废科举, 但举贡之制仍然施行, 直至清朝灭亡。拔贡为五贡之首,是指由朝廷在规定时间内选拔到国子监读书的人,初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改为每十二年一次。拔贡生在国子监坐监(学习)期满,经过考试可授予知县、七品小京官之职。

第二档次的李天聪等五名同学奖给优贡。清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

第三档次的许祯芬等十六名同学奖给岁贡。所谓岁贡,即每年由府、州、县学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肄业, 因挨次升贡, 又称挨贡。出贡者称为岁贡生, 在外省以通判用, 在本省以训导用。

第四档次的粟拔萃等十二名同学奖给优廩生。优廩生只是领廩禄的秀才,并非正式的功名,可以免税免跪当先生,不能做官入仕吃皇粮。

这四个按成绩划分的档次,从十二年一选的拔贡到三年一选的优贡再到每年一选的岁贡,重要性和稀缺性依次降低,所授官职也依次降低,从京官到地方官再到地方基层官员,第四档次的优廩生则只能算普通知识分子了。这仍是沿袭封建社会“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的人才选拔任用套路,以官职地位来鼓励、引导学生求学,而不是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宗旨和要求,所谓的推行新学,实质上换汤不换药。而这样的举贡制度,容易衍生出种种陋习陋规及舞弊情状,最终只能成为积重难返的大清王朝的陪葬品。

三、副爷巷桂中的知名校友

桂林中学始建至今110多年的岁月中,由于桂林历经多次战乱及运动、原始资料档案佚散、本人更改名字等原因,有一些杰出甚至可称国之脊梁的桂中早期校友,被湮没在厚厚的校史之中,特别是副爷巷桂中的校友,更是鲜为人知。楼主在多年文物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一些线索,并进行了一些考证,记录如下:

1、白鹏飞

白鹏飞(1889-1948),桂林人,中国现代行政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著名民主人士,是出自清代桂林中学的知名校友。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法学部,回国后先后在北平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北方法学于斯为盛,君之力也”。1938年出任广西大学校长。治学严谨,著述颇丰,有《法学通论》《行政法总论》《行政法大纲》等十余种。1940起任国民政府中央监察院监察员,兼广西风纪巡察团委员。刚直不阿,正气凛然,有“白青天”之誉。据其儿子白璧回忆,白曾面斥白崇禧,称其“自吹战功,自欺欺人,不配做广西人”;皖南事变后,白鹏飞曾上书蒋介石,要求蒋罪己下台,白氏风骨可窥一斑。

白鹏飞去世后,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张发奎等皆致吊唁,蒋介石亦签发总统令,“悼惜良深,应予明令表扬。”

白鹏飞墓

白鹏飞墓位于桂林市七星区普陀山北麓,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墓前立有谢和赓题“学人楷模,高风亮节”碑。墓后镶嵌沈尹默撰写的墓志铭,白鹏飞的生平事迹在墓志铭中所述甚详,兹录于下。

白君经天墓志铭
吴兴沈尹默撰并书
君讳鹏飞,字经天,姓白氏。上世家江南之苏州,自明迁居于广西之桂林,已历十有三代,今遂为广西人。君之父小冠公,曾权知上思,举君于州署。生三岁而孤,廉吏之胤,艰窘于窭人子,赖其母罗太夫人劬劳覆育,得以成立。稍长,即就肆习艺,博微赀已赡家用。顾君有远志,居恒于邑,不欲老市井中,太夫人廉得其情,时给笔札鼓舞之,使习文字,君益发愤读书。尝游学桂平数岁,与之友者,咸服其学行。值清季失政,天下哗然思变。桂林,西南一大都会也。风气所扇,党人竞相与结社兴学,以鼓吹革命。君渐濡日久,慨然欲竭己力效时用,会蔡公松坡创办陆军测量学校,君遂由桂林中学堂转入肄业。初入伍,即翦去辫发以示志,蔡公嘉之,誉为诸生楷式。既而于同舍生龃龉,不直彼等所为,忿然离去。归即键户研诵,处境沵苦,往往饥不得食,但以菱芡充腹,其志愈益坚定。久之始获助,得毕业于两广高等工业学校。继又考取东赴日本国留学,初习兽医,不就去,学农又不就,乃改攻政治科,卒得东京帝国大学法学士学位。自民国初元东渡,至十一年始归国,南北各大学争相延揽,以为诸生师。君诲人不倦,名籍甚于教授间。二十年余为北平大学校长,约君出长法学院,廿三年商学院并入,易名法商学院。君久治理教化,得展其所能,学风丕变,乐事研习,北方法学于斯为盛,君之力也。尔时誉之者日众,而忌之者亦日深。盖君性坦直,广结纳,人惟其才,无党派之见,乃致当政之疑,群思挤君,君亦无留意。廿七年应聘长广西大学,规画尽瘁一如其在法学院时,逾年引退。廿九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纠弹一无避忌,顾荆棘塞途,虽果勇如君者,亦不能无牵衣窘步之感。三十七年春,政府改组,君亦去职。迨是年六月十八日而即世,春秋六十有三。君躯干短小,兼素有羸疾,而神气奕奕,乃足以凌壮夫,遨游于巨室大人间,揖让进退无有慢之者。尝患剧热,人所不能堪,而君出门治事,振作如平时。十余年来,友好相语,每以君过勤劳,恐不获年为忧,今幸非短折,顾犹未能竟其志。山河辽阔,人物渺然,可胜叹哉!平生著述,行世者十余种。君有二兄未用世。夫人杭州沈氏,其名兰宾,安贫婉顺,有助于君,生子男四,曰璧,曰眉,曰琦,曰骢。女四,曰琬,曰琼,曰捷,曰凯。君厝在桂林南门外将军桥凉水井岭之阳。卜葬有日,夫人以余为知君者,抵书请铭。铭曰:少砺节操,老而不渝。贞固干事,立彼懦夫。君之所有,今也则无。铭石诏后,式此幽居。

在校依据及时间考证:

白鹏飞是一代名人,其人其事在民国文献中记载甚多。《国闻周报》1934年第11卷第5期《时人汇志》一栏中介绍白鹏飞“桂林中学、广西陆军测绘学堂及两广高等工业学堂应用化学科毕业”;《天文台》1937年第50期载白鹏飞在广西大学的演讲《我的生平》,有“未几,旋回桂考入桂林中学”句;沈尹默撰《白君经天墓志铭》有“君遂由桂林中学堂转入肄业”句;《学艺通讯》1948年第15卷第3期刊登《白故理事鹏飞传略》中,有“光绪三十二年,回里肄业桂林中学堂”句。

综上,白鹏飞在桂林中学准确的入学时间是1906年,就读班级为中学堂乙班。

2、秦霖

秦霖(1900—1937),桂林人。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7军171师511旅少将旅长,奉命率部奔赴淞沪战场。1937年10月23日秦霖冒着日军猛烈炮火到老人桥前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为敌击中,以身殉国。“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中将,并将死事宣付国史馆,入祀忠烈祠,桂林忠烈祠祀抗战阵亡将士二百余人,霖位居首”(《桂林文献委员会会刊•秦霖列传》)。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秦霖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亲笔签发证书。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秦霖名列其中。

秦霖在战场中尸骸无存,其兄及民国政府在罗汉山下(今园林植物园内)为秦霖修建了衣冠墓并立纪念碑,1984年,秦霖纪念碑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墓碑基座四周刻有黄蓟撰写的碑文,对秦霖生平事迹所述甚详,兹录于下。

秦故旅长霖生平事迹及殉职概略
秦故旅长霖,字沛然,原名同观,字松涛,桂林丁字村人。幼年颖悟,迥异常童。蓟前长省立模范小学校时,沛然为本校高材生。及长,益怀壮志,以吾国外患日亟,惕然忧之,乃考习军旅。民八年卒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时值国内群雄崛起,日事内战。君耻之,不就军职,专任部队教官,以期训练军事干部人才。迨十三年,李公宗仁、黄公绍竑返桂执政,遂投李、黄二公麾下。历任参谋、连长等职。斯时,桂政觕定,群盗如毛,奉命清剿,迭奏肤功。十四年驱滇倒沈,均着勋绩。十五年北伐军兴,李、白总、副司令成立第七军,奉委为营长,督队北上,临阵莫不身先士卒。长沙、渌口及拓皋、九龙门台、蚌埠、南京、龙潭诸役,战功灿然,时邀懋赏。屡负重伤,两入医院,伤未及愈,即出院服役,其不惜身命,杀敌致果,已可概见。其尤足纪者,十八年宜昌护党之役,厥功更不可泯。尔时党内派别分歧,国势垂危。诸部之分驻湘、鄂者。多被煽惑背叛。君独不为所动,备历艰难,毅然统帅率部及他部来归者枪千余枝,入鹤峰、武峰诸属屯驻。该地□□□□斥,闾阎如在水火之中,鹤属耆老均迎请坐镇,以维治安。君亦不惮辛劳,力予除暴安良,居民乃得安居乐业,迄今犹怀感念。其效忠党国,爱护地方有如此者。旋奉命返桂,遂将武器移交鹤、武两属为改编民团之用,单骑旋邕,调总部行营参谋,复调教导团团附。勤慎奋勉,克尽厥职,益为长官器重。二十一年委充为七二团第一营营长,奉令赴东兰督征。该县赤化已历数年,地方受害非浅。君剿抚兼施,不数月而匪患悉平。二十二年,功升五六团团长。翌年,□□由湘过境,有窜桂势。复奉命督队,赴黔边防堵,步步为营,严阵以待,敌避不敢犯,卒未窜扰入境。驻黔独山二年,有事则预为防卫,无事则加勤训练,治军严明,不足多者。奉令班师之日,各地开欢送会,赠匾额者络绎不绝,居民歌颂不衰。概自“一二•八”以来,倭祸日深。惧昔所学不足以应付来日大战,迭辞军职,拟投考陆大,藉谋深造。讵长官以用才孔急,靳而不予。经再四请求,始于二十五年冬卸团长职,入中央军校第六分校高级班肄业。不料入校未久,卢沟桥事变猝发,“八一三”沪战继起。本省为出师抵战,选择将才,授以五一一旅旅长。奉命之日,致书于其兄焰曰:“暴日实行大陆政策,藐视我国家,侵略我土地。弟奉命北上杀敌,此我军人为国牺牲千载一时之机会。嗣后家事盼兄继持,国事弟当勉力。”乃兄得书,知君抱捐躯报国之志,由八步遄归,图谋一面。乃甫抵桂,而征军已上道矣。军行抵湘、抵徐、抵连云港,均有书寄还,惟谈军中情况,不及私事。自连云港出发后,音信遂杳,至十月下旬,港邕各报竞载君于南翔一役抗战殉职凶耗。但各报所载事实殊不一致。后接旅部邹参谋趣民自前方寄来函报,始悉底蕴,爰节录于下,以志忠烈:“旅部于十月十六日,由连云港墟沟出发,经徐州、南京等地,于二十日午后十一时到达南翔前线。当晚即在车站右翼之徐家宅宿营。翌日,旅座亲向师部取得联络后,奉命于午后十时许,率谭团前进,至老人桥第二防线,为预备队。深夜接防,阵地不明。旅部则位于宗家宅近旁。二十二日晨,敌向我军进攻。我军第一线高仰如旅所属之秦、张两团及罗活旅所属之沈团,由第一线撤退。各该团团、营长均受伤,干部几尽,仅余散兵数百名。旅座奉师长命,将秦、张两团散兵收容,押进至第一线抵抗。并收容沈团散兵二百名,着我旅谭团指挥。入夜时,接替罗旅防线,夜深黑暗,阵地亦不甚明暸。二十三日晨,敌向我第二线进攻。飞机、大炮密集射击,旅部弹如雨下。谭团死力固守阵地,敌不得逞。至十二时,谭团第一、二营长吕汉、唐朝纲相继阵亡,第三营长叶浩森负伤。我旅颜团长亦负伤,营长陈经楷阵亡。我旅两团官兵,至此寥寥无几。午后一时,敌战车迫近旅部,空袭炮击,异常猛烈。此时,各团电话均被炸毁,顿失联络。加之兵力薄弱,危急万状。旅座誓与阵地共存亡,坚守不退。师部仅派特务连二排增援,特务到时,旅座离指挥所,亲率各排及旅部官兵,一共涉水渡河,进至老人桥头,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并饬令机枪不得更换阵地。敌人机枪、大炮猛烈向我攻击。群请稍避,旅座拒之曰:‘军人持干戈以卫国家,临难岂可苟免耶?’乃与唐参谋并立桥头,传令长赵越立于后。旅座与唐参谋均身中数弹,赵越亦身负重伤,不能相救。旅座垂危犹大呼:‘我负祖国!我负蒋委员长!我负李、白两总座!’连呼:‘杀、杀、杀!’者三。遗骸为炮弹命中,血肉横飞,粉身碎骨。趣民、赵越实皆亲见。迨午后十二时,与谭团长收容散兵,趣民亲率特务排士兵一班至老人桥头搜索旅座、唐参谋遗骸,遍觅不获。此乃南翔战役之经过及旅座殉难之情形也。”
呜呼!据邹君函报,沛然死难情状,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方之古人亦何多让?可谓忠勇壮烈矣!惟国仇未报,身竟先殉,纵使捣麝为尘,其奈归元无日。国人闻之,罔不痛悼!蓟与沛然昆仲为总角交,于沛然兼有师友之谊,于其身世及死难忠烈知之较详。其兄焰鸰原痛切,具君衣冠而葬之。以表墓之文相属,义何可辞。爰据事实,书其概略如此,着以昭示后世,而备修国史者之采择焉。按:君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八日未时,战殁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未时,春秋三十有八。祖父讳汝霖,字小游,逊清副榜,云南候补知县。祖母于氏。父讳榕荫、字墨林,清邑庠生。嫡母熊氏,生母石氏。有同胞兄弟七人:长兄锡玖,游幕早逝;次兄云章,服务电政;三兄焰,清优增生,肆业广西大学,广东任用县知事;四兄锡章,习商,为匪劫杀;六弟雷,南通大学毕业;七弟亦观,亦服务电政。遗妻二,一胡氏,一高氏。子二,长光华,能承父志,毕业中央军校第六分校,现充特务团连长;次光国,毕业省立中学,现仍就学,亦可世其业。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元月吉日立。
毅先黄蓟谨志。

在校依据及时间考证:

秦霖在桂林中学就读的经历,其墓碑铭文并未提及。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藏《廖磊等史迹册》中有“秦霖”条目,言其“广西省立两级模范小学暨桂林旧制中学毕业”。在民国三十八年第三期《桂林文献委员会会刊》中有《秦霖列传》,言“霖幼聪颖,在桂中毕业后,入广西陆军讲武堂。”秦霖长子秦光华回忆父亲时曾提到:“在桂中读书成绩优异,毕业后……”无论是官方还是近亲属,都肯定秦霖是桂林中学毕业,当无疑义。

秦霖长子秦光华回忆录手稿

至于秦霖在桂中就读时间,从黄蓟所撰碑文来看,秦霖曾是他任省立桂林模范小学校长时的的高材生,民国八年卒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那么秦霖的桂中生涯就在这两个时间节点的中间。按《桂林市志•人物志》中“黄蓟”条目,黄蓟于民国四年任桂林模范小学校长,而广西陆军讲武堂创办于民国八年,因此,秦霖在桂中就读的时间应该为1915-1919,所在班级为癸班。当时的中学学制采用旧制,为四年毕业(新制为三三制,六年毕业),这就跟多种资料中“桂林旧制中学毕业”、“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第二期步兵科”等提法完全吻合了。

3、谢铁民

谢铁民曾任中共桂林支部宣传部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中牺牲。是桂林最早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共产党员之一。

4、曾琦

曾琦是中国青年党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曾在桂林中学堂丁班就读。

5、曾作忠

曾作忠是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博士、西南联大教授、省立桂林师范学院院长,曾在桂林中学校己班就读。

此外,桂林中学为黄埔一期贡献了六名学生:黄锦辉、李其实、刘立道、李绳武、谭作校、蒋魁,前三人为中共党员,黄锦辉、李其实为革命烈士,李绳武为国军中将。